其实,放眼整个中原,此次铸刑于鼎并非首次。
公元前536年,时任郑国执政子产下令,把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到鼎上。鼎上所铸,是子产担任国相以来所进行的诸项改革的汇总。
内容涉及诸多方面——
对郑国的城邑、郊野加强治理;要求君臣一心尽职尽责,修好田地的封界和沟渠的灌溉系统;对田地房舍重新规划、确定赋税数额;对卿大夫中忠心勤俭者奖励提升,对玩忽职守、消极懈怠者则撤职查办等等。
实践证明,子产的改革是积极的,成效是巨大的。这些举措给郑国老百姓带来许多实惠,增强了郑国的经济实力,减缓了因为晋楚争霸产生的巨大内耗导致的国力下滑。
尽管如此,子产将刑书铸于鼎仍是遭到了贵族阶层官员的反对。见多识广聪明睿智的晋国太傅叔向,更是毫不留情的对子产公开批评。
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,子产无奈说道:“吾以救世也。”
无论是叔向对子产的不满,还是孔子、蔡墨对赵鞅、中行寅的怨怒,他们都是代表保守派的贵族对新兴地主阶级发难。他们想要守住法律对民众的威慑,维系住“小国寡民”的人情社会的基础——整齐统一的礼法和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。
无奈,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此时的社会形态,跟周王朝初期已是相去甚远。
诸侯国由起初的一百四十余个减少到十来个,各国领土面积人口都大幅增长。周王室东迁后,一年不如一年,社会动荡,各种思想活跃,宗法体系崩溃,社会面临转型。
随着生产力的发展,铁器的广泛使用,人口迁徙相对频繁,成文法的问世以及广而告之才是时代的潮流。
尽管保守派有许多顾虑担忧,这些考量都不失为有识之见。可是,社会还是要向前发展,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继子产铸鼎之后二十三年,晋国也将刑书铸于鼎上,就是最好的例证。
当然,智者就是智者,孔子、蔡墨对当事人赵鞅、中行寅的命运际遇的预测相当精准,这一点日后会得到印证。
在下大胆臆测,此次铸鼎,背后策划另有其人。
中行寅不用讲,下军将,在六卿中属于下位,他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和胆量。就算有士氏为盟友,除非联合发难,否则赵鞅绝非中行寅一人所能调动。至于赵鞅,更不会是这件事情的谋划者。
纵观晋国的历史,与法律条文的制定修订有关的事件,都与士氏有关。毕竟,士氏先祖曾在周王室担任理官,修法治狱,管理刑讼是他们的本职工作。
所以,这次事件的总策划总设计师一定是士鞅无疑。
所铸之法,是他父亲士匄所立,脱胎于赵宣子之法。由他亲自出马太过明显,请他的盟友出面,再加上这部律法与赵氏的渊源,赵鞅又是下属,相信他也不会断然拒绝。于是,这件事情就这么办成了。
幕后英雄不争功名,赵鞅、中行寅却因此名垂青史。
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系统要我攻略仇敌男配怎么办[穿书] 穿越大家族之风流豪门 重回侯府嫁纨绔 互换师生 重生男知青,带着系统下乡改造去 重生,复仇从美艳大嫂开始 从女子监狱走出的修仙者 那些大佬都对我神魂颠倒 我靠学习变美 将府有贼 都市之佣兵战神 封神之大王今天精分了吗 呜呜呜哥哥再爱我一次 充一块返一万,白丝校花疯狂倒追! 梦回大唐:无敌华夏 游戏降临现实,我反手氪金二十亿 尘欲都市录(红尘都市) 八零年代女首富 快穿:娇软炮灰惹人怜 当学霸绑定恋爱系统后